本公司是匯集國內外眾多機床廠家之所長,具有自主理念、自主標準的創新型技術企業,
在不斷改革、不斷創新中堅持“品質鑄造生命,厚德成就發展”宗旨,一心推動為中國裝備業發展。
一、技術與工藝創新特色:
1、床身鑄件:高剛性、高精度結構設計
①整體鑄件采用米漢納鑄鐵鑄造,材料穩定,且經退火應力消除處理,
配合有限元分析后的強韌肋骨結構,確保機械在高速加工下之高精度;
②底座采用A字型肋機構布置提高吸震,內部采用箱型式加強肋骨結構設計,
外部采用寬大硬軌設計,剛性強且穩定; 低摩擦系數及防減震等特性;
③鞍座:加長加寬,重荷全支撐設計,結構堅固;
④立柱:加厚加強筋,支撐穩固,增加立柱與底座的接觸面積,加強了主軸頭部的支撐,剛性特佳;
⑤主軸頭:以肋骨強化結構,主軸頭與立柱接觸面積長度比例適當,提供主軸之穩固支撐;
2、馬達座、軸承座與機床鑄件一體化:
現象:機床在使用過程中,傳統馬達座與軸承座用螺絲固定,由于操作員對機臺的不夠了解或意外撞
機,精度容易發生變化,精度不達標后絲桿、導軌、軸承等高精密件的超負荷磨損,機床壽命
減短;
改進:馬達座、軸承座與機床鑄件一體化,具有高剛性、抗撞擊、不變形之特性,克服了以上難
題,使機臺保持高精度、長壽命提高50%以上;高扭力馬達可以縮短軸向定位時間(三軸加速
度均大於1G),從靜止加速到48m/min只要0.18秒。X/Y/Z 軸快速位移速度為48m/min,提升
30%-50%定位時間;
3、 驅動器上加裝的再生電阻結構
現象:機床在長時間使用過程中,執行高速度不斷轉向時,馬達驅動需要釋放高熱量,該熱能量
在驅動器內部釋放,使得驅動器內部溫度過高,導致驅動器性能下降,嚴重時導致驅動器燒壞;
改進:加裝外部大功率剎車電阻,驅動器的熱能量直接在外電阻上釋放,保證驅動器內部環境恒定,
使機床在高速高轉向中穩定持久工作;
4、計算機數字控制機床的電箱空調裝置
現象:①電控箱溫度過高,電器過熱導致整機死機;
② 打開電控箱工作,電控箱擠滿灰塵、油霧等,電器壽命快速減短,甚至燒壞; ③機床用了幾年后,電線就開始老化;
改進:在電空控箱安裝空調就能解決以上若干問題:
①電控箱里的溫度恒溫;
②電控箱里無灰塵、油霧;
③電控箱里的電器,電線能保持長壽命;
5、工作環境與控制環境分離
現象:①高速加工過程中產生的油霧,會讓整個車間成了油車間,工作過程很不方便;
②客戶過來看廠車間達不到要求,特別是高端客戶;
③切削油消耗快,增加生產成本;
改進:機床整體全封閉式外罩設計:
①杜絕鐵屑外彈,保證人員安全;
②杜絕油污泄露保證車間環境符合ISO14001的環境要求,與國際接軌;
③切削油循環使用,降下油耗成本;
6、油路供給設計
現象一:機床的補充潤滑油的控制是由系統開機起開始計算時間,機床若是沒有使用系統也會隔
一段時間就打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①機床加工時,系統按規定打油,造成油料浪費 ;
②機床高強度加工時,需要補充更多潤滑油時,系統還是按照設定時間打油,造成潤滑不足
導致絲桿導軌不必要的磨損,影響機床的精度與加工壽命進而影響產值與效益;
改進一:①打油時間設計方式改為由機床單軸運行的行程來確定打油間隙,運行的少打油少,運行
多打油多,充分潤滑又不造成油料浪費;
現象二:潤滑油工作方式直接由注油機空心油管連接到各軸絲桿導軌,沒有壓力推動,注油機打多
少油就流出多少油到絲桿導軌,原因如下:
①各軸位置有高有低、油管排布有直有曲,潤滑系統沒有壓力推動,各軸受油量不均勻、不
定量,甚至Z軸高端沒有油到達,實際潤滑效果甚微;
②油管是通路連接方式,若出現油管堵塞或者斷裂情況,系統檢測不出來,不會報警,機床
仍以為能正常使用,導致造成絲桿導軌的磨損而不自知;
改進二:采用油排、壓力開關供給完善潤滑系統:
①各軸都有打油壓力推動,定量打油,均勻潤滑;
②系統時刻監測油路供給是否正常,及時反饋問題,有效避免空耗油料及絲桿導軌精度的不
必要磨損,延長機床的使用壽命,保證高效加工精度;
7、方便式功能設計
現象一:加工回原點時需要手動按X+鍵 、Y+鍵、Z+鍵;
改進一:一鍵回原點設置--將轉輪調到回原點位置,直接按程序啟動鍵就實現自動回原點;
現象二:加工過程需要裝卸刀具時,操機人員需要判斷主軸刀具位置與工件位置,避免撞刀;
改進二:一鍵回拆刀位置設置--不用手動調整三軸位置,直接一鍵回到拆刀定位點,節省拆刀
時間,大大提高加工效率;
注:聯系我時,請說是在“傲立機床網”上看到的,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