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31日,精彩演繹184天的2010年上海世博會勝利落下帷幕。
本屆世博會由24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展、共吸引了超過7308.44萬人次的海內外游客、單日游客量突破100萬人次、5.28平方公里園區內上演了2萬多場文化演出活動,刷新了世博會159年歷史上的多項紀錄。
世博會是經濟與科技領域的盛會。新一代移動通信、人工智能、新材料、生態節能建筑以及新能源汽車等新技術在上海世博會上嶄露頭角并大放異彩,環保、低碳等發展的新理念也因世博而更深入民心。此外,世博會還直接拉動了上海及長三角經濟。
有經濟學家指出,上海世博會的后續影響將會保持10年~15年,并對長三角產業的發展產生顯著的導向作用,對相關行業的發展起到巨大拉動作用。為此引申出“后世博經濟”這一熱門概念,即指世博會后一些隱性的對經濟的長尾拉動作用。
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的上海世博會作為加速打造國際經濟、金融、航運、貿易中心的“引挈”,加快了上海國際化和現代化進程。未來將吸引世界500強企業及圍繞有國際航運中心的相關核制造工業、知名品牌的汽車工業等高科技工業在此落戶。
上海國際機床展作為一個國際化、規;I化的機床行業盛會,13年來一直致力于打造一流的裝備制造業發展平臺,關注產業鏈,服務于汽車、船舶、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模具、國防軍工、金屬制品、電力設備、一般機械及電子產品制造等機床用戶行業。在后世博經濟的拉動下,上海及周邊地區將通過下游產業的推動,對各種機床的需求極大增強。
于2011年6月28日-7月1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的第13屆上海國際機床展,規劃100000平米的展出面積,吸引1400多家金屬加工行業的亮點企業和亮點產品,涵蓋了當今世界熱點技術,匯聚中外行業領先企業,彰顯現代工業世界級水準和先進裝備制造業新成就。這些裝備和技術將有助于我國制造業的改善工藝,促進加工業的生產效率,提升制造業的總體水平。